一、精細化管理認知
1、精細化管理的概念
精細化:一種意識、一種觀念、一種認真的態度、一種精益求精的文化。
精細化管理:一種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是通過規則的系統化和細化,運用程序化、標準化和數據化的手段,使組織管理各單元精確、高效、協同和持續運行。
精細化管理方法:
復雜的事情——〉簡單化
簡單的事情——〉流程化
流程化事情——〉定量化
定量的事情——〉信息化
精細化管理的原則:(1)注重細節(2)立足專業(3)科學量化
對于精細化管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深理解:
(1) 精細化管理是管理者用來調整產品、服務和運營過程的技術方法。它以專業化為前提、系統化為保證、數據化為標準、信息化為手段,把服務者的焦點聚集到滿足被服務者的需求上,以獲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強競爭力。
(2) 精細化管理就是要用具體、明確的量化標準取代籠統、模糊的管理要求,把抽象的戰略、決策,轉化為具體的、明確的發展舉措。
(3) 精細化管理是以精細操作和管理為基本特征,通過提高員工素質、強化鏈接、協作管理,從而提高企業整體效益的管理方法。
(4) 精細化管理就是將管理的對象逐一分解、量化為具體的數字、程序、責任,使每一項工作內容都能看得見、摸得著、說得準,使每一個問題都有專人負責。
(5) 精細化管理是社會分工的精細化以及服務質量的精細化對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其內涵就是企業在規范化和標準化的基礎上,對其生產流程、管理流程進行科學細化和合理優化的過程,實現“組織結構專業化、工作方式標準化、管理制度化、員工職業化”。
2、管理的發展階段
3、對制度、流程、標準的認識
4、制度、流程、標準的相互關系
方法:標準精細、方法及標準格式化、結果證據化
5、精細化管理方向
精細化管理方向:淡化制度、強化流程、細化標準及模板
6、實施工程精細化管理的意義
管理方式的規范化、標準化向精細化的轉變,是成功企業的重要特征。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公司在組織建設、人員培養、標準化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劇,如何繼續使工程管理成為美創品牌的支撐點和技術創新策源地,成為公司所面臨的新考驗。
上海美創建筑加固工程有限公司不僅需要保持行業內產品品質的領先地位,也應當有能力成為業內工程管理的標桿。
工程精細化管理究其實質是品牌的核心內容,關系到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如果不能養成精細化的意識和習慣、程序和能力,對于國家和民族來講,早晚是一個落后的民族;作為一個公司來講,也許很快被淘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于我們國家還沒有普遍養成行業內自我規范的要求,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取得良好的結果,誰先掌握這些,誰就能走在領先的地位。
二、精細化管理文件編制
1、總體思路
(1) 貫徹“通俗、精煉、實用”的原則;
(2) 突出企業文化;
(3) 傳承公司已有的管理亮點;
(4) 吸收同行業中的優秀做法;
(5) 結合市場形勢的變化和公司快速發展的需要;
(6) 首先解決目前工程管理中較為突出的問題;
(7) 體系文件能持續地進行完善;
(8) 具有行業領先地位。
2、文件編制過程
(1) 學習提煉
?查閱公司已有的各類有關工程管理的規程文件。
?對已有文件中與工程精細化管理相關的內容進行整理與引用,對相關的亮點進行提煉并傳承。
?對行業中先進企業的相關工程管理制度與標準進行學習消化,并對其優秀經驗進行借鑒。
(2) 分析討論
充分發揮工程管理人員的經驗優勢,對公司以往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以及業主投訴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分別進行梳理和歸納,制訂相應的管理方法和控制標準。
按照企業文化理念,結合公司的管理架構、發展要求與目前形勢,梳理編制有公司特色、又符合形勢發展需要、并超越目前行業水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標準。
(3) 總結完善
針對形成的精細化管理文件,進行多次討論,形成集體智慧與集體經驗,并征求了全公司意見后,進行了優化和修訂。
針對質量控制點、關鍵工序的質量控制標準等技術規程,公司邀請了相關專家共同參與評審,以保證管理的有效性和措施的針對性。
三、精細化管理體系構建
1、精細化管理體系構建方式
(1) 目標上的導向性:以提高客戶滿意度、提高工作成效和員工素質為導向
提高客戶滿意度:通過強化質量監管提高工程質量水平;通過建立樣板管理制度和強化工序施工過程質量控制消除工程質量通??;通過強化文明施工、改善施工環境、降低噪聲和污染、改變工地形象、提倡工程為營銷服務等一系列管理舉措提高客戶滿意度。
提高工作效率:通過細化分解內外部每項具體工作、細化管理制度的各個落實環節,細分組織機構中的職能和崗位,建立各種例會和工程協調會議制度等形式,強化工程項目的組織、計劃和協調工作,使各部門和各單位間能良好鏈接、協同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員工素質:通過精細化管理的學習培訓、各種檢查考核的實施,使員工能了解工程管理的重點和工作要領,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能進一步得以提升,并培養注重細節、注重過程、精益求精的良好工作習慣,自覺形成自下而上響應精細化常態式管理的模式。
提升公司競爭力:通過對工程管理中的關鍵工作建立科學的管控模式,實施流程化、定量化、專業化的管理,確保工程質量、進度、安全文明、環保、成本等一系列目標的有效控制,提高管理成效,進一步提升公司競爭力。
(2) 結構上的系統性:按照工程的時序和專業,圍繞工程建設的各個階段和工程管理的各項要素,在制度、流程、規范和標準三方面進行展開,保證了文件的系統性。
(3) 形式上的指導性:以工作流程、重點工作提示和工作模板的建立指導精細化工作的展開。
(4) 執行上的操作性:通過一系列操作表單將精細化標準落地,操作簡單、實用性強。
(5) 結果上的閉環性:通過質量記錄的檢查和流程執行情況的反饋使體系具有閉合性,利于培訓、檢查及考核。
2、過程管理
“過程管理”針對具體的工程管理運作細分為以下內容:
(1) “管理制度”規定文件的編制目的及適用范圍、基本的管理原則、各層級責權關系等;
(2) “運作流程圖”用圖示化的形式說明業務活動開展的程序及方法;
(3) “流程說明”對運作流程的每個步驟操作要點進行文字說明;
(4) “控制要點及標準”反映工程實體對象質量管理的關鍵控制措施及工作標準,并提供統一操作方法;
(5) “表格模板”是將管理方法及驗收標準要求格式化,實現結果證據化;
(6) “相關文件”指在公司現有相關工程管理及技術規程類文件中有明確規定的,進行直接引用。
3、要素管理
“要素管理”分以下幾個部分:
(1) 安全與文明施工管理
(2) 技術管理
(3) 進度管理
(4) 勞務管理
(5) 成本管理
(6) 資料及檔案管理
4、舉例
(1) 施工階段質量管理方法
國內大多數建筑企業的施工現場質量管理,主要依靠隱蔽驗收、分部分項工程驗收等事后檢驗的管理方法。即使工程管理人員在施工階段采取過程巡視,在其檢驗范圍、檢驗時間、檢驗要求均無法保證的前提下,其檢驗效果根本無法保障,工程質量也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2) 工序質量控制:
工程項目的施工過程,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工序所構成。工序質量是基礎,直接影響到工程項目的整體質量。施工中如工程管理人員對很多工程質量控制不深入到工序、檢驗批的控制深度,根本無法保障工程質量。
(3) 工序質量控制點:
工序控制點是指為了保證工序質量而需要進行過程質量控制的重點。一般設置的原則或為關鍵部位、或為薄弱環節、或容易出現問題的工序。在一定時期內、一定條件下進行強化管理,才能使工序處于良好的受控狀態。
(4) 工序質量見證點和停止點:
質量控制對象根據重要程度,監督控制要求不同,可以設置“見證點”或“停止點”?!耙娮C點”和“停止點”都是質量控制點,由于它們的重要性或其質量后果影響程度有所不同,它們的運作程序和監督要求也不同。
見證點:在到達某個見證點之時進行見證和監督。
停止點:重要性高于見證點,通常是針對“特殊過程”或“特殊工藝”而言。要求必須在規定的控制點到來之前實施監控,驗收前應停止進入該控制點相應的工序,經認可后方可越過該點繼續活動。
四、精細化管理體系介紹
1、定位
執行規范:明確工程管理相關制度和流程,是工程管理的執行規范。
指導文件:具備細化的業務流程及精細的標準,是工程管理工作的指導文件。
操作工具:將標準及方法形成格式化的操作表單,是項目工程師的操作工具。
檢查依據:操作表單留痕,實現結果證據化,是公司檢查及考評的直接依據。
2、應用
文件范圍:主要反映以改造加固工程為主線的工程精細化管理要求。
文件接口:所涉及成本、材料、設備部分內容,主要反映從工程管理角度的操作要求,并不代替各業務主導部門現執行的文件。
發布執行:與工程管理文件有沖突的,參照本指引執行。
文件修訂:根據發展戰略和環境變化的要求,每年由公司牽頭組織對本指引的適用性、有效性和保障作用做出評價,并根據運行評估結論適時提出調整修訂方案。
3、體系組成
工程精細化管理體系由過程管理、要素管理兩部分文件組成,針對性強又相互關聯。詳見《過程管理》和《要素管理》。